
【资料图】
相比居民区,商务楼宇内的垃圾分类往往难度更大。在有着20余家企业入驻、日均产生约10桶干垃圾和两三桶湿垃圾的漕河泾实业大厦,也曾面临垃圾分类不彻底的问题。作为大厦垃圾分类管理的主要责任人,汇成物业漕河泾区域经理舒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充分依托街道平台,通过上门走访、签约践诺等方式,逐渐摸索出“楼长+层长+桶长”相互配合的“三长制”工作方法,成效显著,让漕河泾实业大厦成为了徐汇区垃圾分类的标杆。
漕河泾实业大厦是漕河泾地区标志性商务楼宇之一,内有20余家企业办公,每天进出人流量巨大,产生的垃圾也不少,多的时候,干垃圾就要达到12桶。在搞好硬件升级、各楼层配齐四种不同分类指引标识的垃圾桶的同时,保洁员还会对可回收垃圾按照材质再次细分,提高纯净度和回收率。
为了确保大家都能自觉做好垃圾分类,从企业单位入驻伊始,物业人员就会上门送上贴心的“致企业的一封信”“垃圾分类小常识”等宣传资料,邀请企业签署《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责任承诺书》,完善垃圾分类的“约法三章”。
光用硬件和承诺书来促进垃圾分类还不够,舒薏又逐渐摸索出“三长制”工作方法,即由物业经理也即舒薏本人担任“楼长”,保洁人员担任各楼层“层长”,每个入驻企业再设置一位“桶长”,大家互相配合。
作为楼长,舒薏每天要花两三个小时对大楼各楼层进行巡查,一方面是检查各楼层“层长”们的工作成果,同时也是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,为进一步改善大楼垃圾分类工作实效积累实践经验。例如,取消每个工位旁原先一直摆放的垃圾桶,就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与舒薏和“层长”“桶长”共同商量出的办法,这样不仅可以让员工少产生垃圾,从源头上减量,也可以改变员工随手丢垃圾、不进行分类的习惯。
为了推动大家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的积极性,舒薏还发动大家一起动手,把一些低附加值、不便回收再利用的可回收物制作成小礼品,在每季度一次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上发放,在增添乐趣的同时,也促进了废弃物再利用。如今,在漕河泾街道和实业大厦物业的共同宣传下,实业大厦的白领们低碳环保的新时尚理念已蔚然成风,楼内垃圾分类普及率达100%,分类准确率超过98%。
新民晚报记者 孙云
标签: